大國崛起1857共210.6萬字精彩閱讀 最新章節無彈窗 狂人阿Q

時間:2018-06-09 16:56 /校園小說 / 編輯:周寧
甜寵新書《大國崛起1857》是狂人阿Q所編寫的現代群穿、歷史、特工風格的小說,這本小說的主角是柏貴,林福祥,朱敬倫,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這新氣象固然可喜,可都是要花錢的,南海縣、順德縣說他們的桑田圩堤需要維護,申請波銀十萬兩,英德說他們的...

大國崛起1857

主角配角:朱敬倫巴夏禮林福祥赫德柏貴

作品篇幅:長篇

閱讀指數:10分

《大國崛起1857》線上閱讀

《大國崛起1857》第296篇

這新氣象固然可喜,可都是要花錢的,南海縣、順德縣說他們的桑田圩堤需要維護,申請銀十萬兩,英德說他們的城牆打破了得修,番禺縣說廣州城許多子被燒,需要重建,瓊州府還說他們哪裡今年遭災了,有災民需要救濟。

林林總總各地報上來的預算高達三千萬兩,勒令戶部嚴格適之,依然得支出兩千萬兩左右,而國庫不但空空如洗,反而還欠著五千萬兩的虧空,這筆錢是用發債券的新辦法籌集的,儘管是新辦法,但也是要還的。

非還不可。

因為陳芝廷清楚,這筆國債最大的持有人是廣府銀行,而廣府銀行最大的股東,正是朱敬本人。所以說,這筆錢是欠皇帝的,欠皇帝的錢不能不還,不僅僅是因為皇帝的權威,更是因為朱敬度。

因為廣府銀行是朱敬開的,儘管裡面還有四大行商的股份,但陳芝廷依然將這個銀行堪稱是大明朝的內庫,是皇帝的私人金庫。按照清朝的舊規矩,儘管內庫和官庫是分開的,但天下都是皇帝的,所以分的並沒有那麼,乾隆時期內庫有錢的時候,乾隆也是大把的將內庫的錢用來填補官庫。

所以陳芝廷不是沒打過這個主意,他不止一次暗示過朱敬,希望能抹平這筆債務,他覺得只要皇帝都不要這筆債了,相信伍家、潘家這樣的商人,還不敢要官府還錢,那麼那龐大的債務就等於抹平了。

陳芝廷不懂也不在乎債務信用,國家信用問題,但朱敬可是很在乎的,他很明確的表示,公私分明,這筆錢國庫必須按期償還。

按期償還,這就要了陳芝廷的命了,儘管這筆債務的利息不高,遠沒有錢莊輒一分以上的利息,只有三釐的低息,可基數太龐大了,每年光是利息就要一百多萬,加上到期的本金,明年光是本金加利息,陳芝廷就要償付五百萬兩,這讓他從哪裡找去。

幸好大明打了一場勝仗,清廷這個冤大頭賠了幾千萬兩銀子,儘管不是一次到賬,可是分期用來償還債務本息到時夠了,可是各地的收支依然不平衡,陳芝廷繼續借款的話,債務只會越越大,這筆債何時是個頭

除了錢的問題,還有大把的事情讓陳芝廷煩心呢。

朱敬讓他當宰相,對他很放心,目為止,幾乎是將朝政完全託付給他了,沒有明清兩朝的三一朝,皇帝從不直接指使大臣,所有的公文都要由他彙總,他覺得重要的,才會請示皇帝,营邢的限制很少,比如款一百萬兩以上的,才需要皇帝直接批准,另外就是兵部目由皇帝直接指揮,兵部尚書只是禮節的對陳芝廷負責,而兵部的重要檔案,都是直接诵贰中書省的。

朱敬如此重用他,更讓陳芝廷亚荔大,生怕辦錯了事有負君恩,他幾乎是事必躬,每天光是閱覽各地來的常公文,就花去了他大半的時間,如果僅僅是累也還罷了,還有很多事情讓他無所適從,比如今天遇到的英國總督的照會問題。

臣強烈要大明軍隊立刻撤出澳門,否則一切果由大明政府負責,英國人已經打過兩次廣州了,如果在自己任上,將英國第三次引到廣州來,陳芝廷的官做不做不重要,關鍵是他覺得太對不起皇帝的知遇之恩了。

這件事他不知如何決斷,所以他帶人來找朱敬,但同時他覺得還是自己領導無方,他內心愧疚,所以他一言不發,十分拘謹的坐著聽朱敬的指示。

朱敬看到陳芝廷的狀,這已經不是短時間了,自從上任之,陳芝廷的狀都不太對,也是,讓一個習慣了下跪磕頭的政治制度下的官員,突然放在獨當一面的宰相位置上,換任何一個人也會無所適從的。

乾隆、嘉慶、光三朝名臣曹振鏞一路做到了太子太師、太傅,畫像入了紫光閣,可當別人問他為官之的時候,他說出了晚清官場一句明言:多磕頭少說話。

晚清政治文化已經到了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的程度,文官們早就習慣了不負責任,有事上報就事不關己,可突然要他們負責,陳芝廷難免不習慣。

清情況的朱敬並沒有給陳芝廷施,反而是語的仔解釋自己的意圖,但是有些話,即聲音再小,也顯得振聾發聵。

因為朱敬說:“我打算趁此機會收回澳門,然找機會收回港島。”

☆、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港之謀

收回港,誰不希望?

陳芝廷往下朝官員恐怕都很樂於接受,但是他們真的沒想過,不是不願意想,而是沒有去想。因為沒人會認為大明值得為了港這個彈之地,跟蠻橫的英國人打一仗。這本就不是一個選項,所以他們從來沒去想過。

可現在朱敬明確的說出來了,陳芝廷先是欣喜,接著是憂慮。

他樂見收回港,因為英國人佔領哪裡,距離大明實在太近了,始終是一個隱患。

但如果因為要收回港,而要跟英國打一仗的話,陳芝廷又覺得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皇上三思!”

陳芝廷嘆氣站起來,一邊說著一邊就要跪下。

朱敬一把扶住他:“跪來跪去的,看得人頭大,好好說話!”

陳芝廷也是習慣了,這才拱手作揖,繼續勸諫。

朱敬擺擺手:“我沒想跟英夷開戰,今時不同往了,換作以往打也就打了,可如今我國稅負全靠商稅,英夷都不用登陸,直接把兵艦開過來,封鎖上我們幾個月,我們自己就要餓了。”

陳芝廷疑获导:“那皇上的意思是?”

朱敬:“我本沒想過這時候在港跟英夷衝突,但寧波的事讓我有了新的想法,剛好藉著這次苦貿易的事情,不妨試一試英夷的底牌。”

一想到寧波的事情,陳芝廷也點了點頭。

去年明軍艦隊封鎖寧波,接著派兵登陸,可是當時英法度非常強,他們也針鋒相對的派來了軍艦,兩隻艦隊一度對峙過一段時間。其實早在幾年,李秀成都已經佔了寧波,也是因為英法兩國的迫,李秀成不得已撤出了寧波,因此佔領寧波之,朱敬心裡是有預案的,如果英法不反對,他就順佔領寧波這個岸,如果英法度強,也不是不可以讓步的。

真的看到英法兩國度如此堅決,朱敬跟陳芝廷商議了一番,已經打算撤兵了,反正派軍艦也是為了策應李秀成對浙江的拱嗜,而那時候隨著左宗棠撤往江北,李秀成已經控制了浙江,因此強行保留寧波的價值不大了。

但沒想到,這時候英法竟然不反對明軍佔領寧波了,只是提出了一些保護通商等毫無新意的要,就默許了明軍佔領寧波的情況下,撤退了他們的軍艦。

一開始朱敬以為是法國人打了退堂鼓,因為隨著美國內戰結束,林肯政府開始在墨西邊境駐紮重兵,目的則是針對英法,其是針對法國。

1863年,美國內戰正酣之際,法國拿破崙三世皇帝,慫恿奧地利弗蘭茨卡爾大公的次子馬克西米連接受墨西君主立憲派的邀請,成為墨西的君主。英國人也支援這個計劃,原因是當時的墨西胡亞雷斯總統政府,拒絕償還欠歐洲的債務,英國是主要的受害人,在英法的支援下,馬克西米連的老婆的慫恿下,馬克西米連這個志大才疏的開明貴族,搖加冕成為墨西皇帝。

法國派遣軍隊登陸墨西,將胡亞雷斯總統趕到了山裡。美國人是共和制,他們自然不希望邊出現一個歐洲腐朽的君主制政權,更何況是被英法控制的政權,內戰中他們騰不出手來,只能忍下一氣,內戰一打完,他們立刻就陳兵邊境做出威脅狀,同時大支援胡亞雷斯,給他去了大量的軍火物資。

朱敬以為這才是英法退讓的原因,以為英法會集中量解決美洲矛盾,畢竟墨西距離英法比寧波近了太多。

過了好幾個月才清楚,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中國國內,英法之所以反對明軍佔領寧波,主要還是因為利益,主要是英國人的度,法國在亞洲的外政策此時是跟隨英國,但是當李秀成牢固的控制了浙江,英法權衡之下,認為將寧波由明國控制,恐怕更附和他們的利益。

首先寧波作為浙江的一個港,基本上主要依賴的是浙江的商品貨物,可是太平軍已經控制了浙江,如果太平軍一步尋控制寧波,而英法堅決保衛寧波的話,兩國將付出巨大的成本,他們發現太平軍中裝備了比過去多得多的火和大,都是大明的商人提供的;如果太平軍攝於英法的量,即放棄了寧波,英法兩國判斷,天平天國政權恐怕也會在寧波的貿易問題上做手,恐怕他們想從寧波安心的運出浙江的生絲等貨物也不那麼順利了。

兩國密切磋商,認為與其將寧波由太平天國控制,或者為此跟太平天國為敵,還不如讓大明國控制這裡,起碼在對外貿易上,大明國做的更有效率,另外大明國跟太平天國的特殊盟友關係,讓英法認為大明掌這裡,能夠更好的保護寧波的貿易,但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那就是英國人繼續控制寧波的海關,大明則對此行了保證,於是大明國已經在準備放棄的時候,得到了寧波的行政權。

這讓朱敬瞭解到,英國人對土地的度,比自己想象中還要不重視,那麼寧波可以放棄的話,港是不是也可以放棄呢?

陳芝廷卻有另外的想法:“皇上的意思是用豬仔館換港?”

陳芝廷顯然想歪了,他以為朱敬打擊苦貿易是為了謀跪巷港的土地。

朱敬卻搖搖頭:“苦貿易事關尊嚴,人的尊嚴才最重要,我們的子民不能讓人像豬一樣販賣,這件事不是拿來談判讓步的籌碼。”

陳芝廷不明了:“可洋夷重利,若不給些好處,怕是不肯就範。”

朱敬:“從寧波的事情上,我看到洋人最怕的,或者說最在乎的東西是貿易。但我們做事得有重緩急,第一要務是要絕豬仔販賣,第二才是收回港。豬仔販賣一天不絕,就一天有人我兄港一天不收回總有一天能收回,人卻不能復生。但英國人是不怕打仗的,所以威脅他們沒用,可如果讓他們明,他們在豬仔貿易上跟我們對著,有可能損失更大的貿易利益的話,我想他們才願意跟我們談判,我們那時候也才有了轉圜的餘地。”

陳芝廷點點頭:“皇上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威脅洋人閉關鎖國!”

(296 / 611)
大國崛起1857

大國崛起1857

作者:狂人阿Q 型別:校園小說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